[前言]中华调查报告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福建省调查报告:51只中华秋沙鸭在闽越冬从去年10月至目前,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会员在为期半年多的时间内,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我省越冬情况进行调查。在福州、南平、三明、宁德的18个区域,共记录到51只中华秋沙鸭。这是福建首次对中华秋沙鸭在省内生存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因模式标本产于中国而得名,属全球濒危物种,全球数量在5000对以内,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繁殖地在西伯利亚、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小兴安岭。越冬区域非常广泛,从东北到海南均有记录,福建是其重要的越冬地。
中华秋沙鸭喜栖息于宽阔湍急的溪流和库区,要求河水清澈、食物源丰富。因此调查中华秋沙鸭的栖息状况,其实也是调查该流域水质状况,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福建母亲河闽江。
2022年观鸟会会员在光泽县记录到7只中华秋沙鸭,以后每年都有零星记录。2022年10月开始,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启动了福建中华秋沙鸭调查项目,36人的调查小组兵分七路,分期沿着福建重要河流溯流而上,将行进过程中发现的所有鸟种全部记录在案。其中,调查人员分别在福州和南平目睹了51只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生活。
第一次在省内看到这么多中华秋沙鸭,我们很高兴,说明我省不少河流上游水质不错。省观鸟会会长杨金告诉记者。
溪流过度采砂石,是中华秋沙鸭等鸟类在福建所受的最大威胁。据杨金介绍,调查中,南平政和、松溪,三明建宁、明溪,以及福州永泰等河流,都发现过度采砂石的现象,一些地方河床甚至出现干涸。在大樟溪上游沿线,则存在养殖过于密集、养殖污水直排入河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中华秋沙鸭只吃附着在溪流石头边的小鱼,这类小鱼在被污染的水中无法生存。过度采砂石和养殖污水排放,对溪流整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都有较大威胁。
此外,周边采矿、非法捕鱼等也对中华秋沙鸭在福建的生存造成干扰。杨金认为,当前比较可行的保护行动,是于中华秋沙鸭在我省越冬期间(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在有记录的区域,加强调查和巡护工作,划定采砂区,预防捕猎等不法行为。
省观鸟会的本次调查结果最终将形成报告,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以便更好地研究、制定闽江流域生态保护方案,进一步展现清新福建、美丽福建的魅力。
【第2篇】“中华老字号”品牌保护现状调查报告芜湖市餐饮业“中华老字号”品牌保护现状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 09级文化产业管理 蔡秀
前言: 中华老字号积累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发展工农业,繁荣市场,振兴经济,弘扬优秀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华老字号的发展问题备受各方人士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了解芜湖市餐饮业 “中华老字号”发展与保护现状,由沈喜彭老师带队,09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骨干参加的社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分队,以“调查研究芜湖市餐饮业老字号的发展与保护现状,增强老字号品牌保护意识”为中心,采取“全面了解,重点突破”的方法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践调查。此次调查以安徽省首批入围“中华老字号”的耿福兴酒楼为重点,连同同庆楼、四季春、马义兴等芜湖市餐饮业知名老品牌。调查期间,走访故址,走访档案局搜集相关资料,采访酒楼新老经理、白案红案大师,咨询芜湖老人。熟悉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经营模式,了解企业内部的商标管理情况,总结中华老字号企业成功的经验,探寻中华老字号没落的原因,了解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芜湖市饮食业“中华老字号”发展与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进行体制创新,开展灵活的经营策略和营销策略等举措是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必由之路。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提纲: 第一部分:回忆历史
第二部分:分析现状
第三部分:发现问题
第四部分:提出建议
第五部分:分析总结
第一部分——回忆历史
人有回忆,城市也有回忆。回忆不是百分之百的复制历史,而是经过岁月的筛选之后,留下一抹迷人的色彩。人的回忆依赖于脑,而城市的回忆却依赖于——城市的味道。那么,芜湖的味道,城市的回忆———耿福兴酒楼当之无愧。
因此,此次实践活动选取芜湖市耿福兴酒楼为调查重点,实地走访耿福兴旧址:第一旧址位于同庆楼后巷(原)——芜湖市三街口,第二旧址同福源汤包馆(今)——芜湖市二街27号;走访档案局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具体档案资料见附件):
1 耿福兴饺面馆劳资协议书
2 芜湖市商业创设登记申请表——耿福兴饺面馆
3 为呈报耿福兴等户暂停营业的报告
4 耿福兴饺面馆汇集郑啸伍撕毁发票又不到店工作
5 为耿福兴歇业后修理炉灶暂停业一月的报告
等;采访酒楼新老经理、白案红案大师,咨询芜湖老人再现历史,了解到耿福兴重要成员:原总经理——郭春林、原白案大师——刘扣锁、原红案大师——左炎生;并偕同调查了同庆楼、四季春、马义兴酒楼等芜湖市餐饮业知名老字号。
经走访调查了解到,耿福兴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原设于芜湖市三街口,始由江都耿氏兄弟长宏、长富饺面及芜湖严开银师傅酥烧饼组合而成“耿福兴饺面馆”。1959年迁至中二街。历经沧桑、百年不衰、直至今日,“耿福兴酒楼”誉满江城名闻遐迩。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耿福兴的菜肴和点心,已成为芜湖餐饮文化的代表。耿福兴在传统菜肴和点心上保持传统不断创新,食客们在品尝后赞道“这就是芜湖的味道”。
分析总结后,也理清了耿福兴的历史传承:
1888年,耿家太爷以面点手艺特长,由扬州来芜湖挑担卖面点。
192022年,耿家太爷之子耿长宏、耿长富共同创立“耿福兴面馆”。
1942年,由耿家第三代家族耿玉和、耿玉春、耿玉丰合伙经营。
1956年,公私合营,耿福兴由当时芜湖市饮食服务局接管。耿玉和任主任。
1959年-1961年,市饮食服务公司成立耿福兴,仍由耿玉和任主任。
1962年-1996年,由饮食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郭春林任经理,注册“耿福兴”菜馆。
1996年-2022年,由鲁金富任“耿福兴”菜馆经理。
2022年,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由高述红女士购买“耿福兴”商标。
2022年至今,由高述红女士任总经理,法定代表人。
第二部分——分析现状
狂天的耿福兴酒楼坐落于安徽芜湖市凤凰美食街中心广场、面积近3000平方、可同时接纳1000余人就餐,员工200余人。“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发扬传统,与时俱进”是耿福兴百年不变的经营理念。耿福兴特色美食、小笼蟹黄汤包、虾籽面和酥烧饼,加之发展丰富的 ……此处隐藏30484个字……助力 圆梦中华”调查报告
——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摘要: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我校开展了“青春助力 圆梦中华”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与居委会的两位大伯走访了几位抗战老战士的家,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向我们述说了当时战争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抗日战争 老战士 寻访调查
社会实践内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x周年
社会实践时间:20xx年7月27日至20xx年8月8日
社会实践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实践人员:胡梦婷及当地居委会
实践方式:实际走访调查
一、调查概况
根据调查显示,健在的老兵越来越少,身体状况大多不容乐观,很多人的思维也已经不清晰。抗战老兵的叙述丰富了抗战历史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及思维方式。
我与当地居委会的两位大伯利用了一周时间走访了现居住在常德市几位老兵。
汉寿籍抗战老兵莫退,今年94岁,1937年当兵,1945年回家务农,解放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备受牵连,一生困苦潦倒。 “身体还好,天气好就一个人拖一部板车沿乡村收点荒货,赚几个零用钱。”春节前,记者走访莫退时,他的手里拿着剪刀针线,缝补着一件旧得不能再旧的上衣。他住的木板房已经倾斜,房屋一边搭起一个木棚当厨房。莫退指着土灶上方悬挂的两只腊鸡说,他和老伴现在偶尔能吃一顿荤菜。
湖南老兵之家常德志愿者向晓霞介绍,我市现存的42名老兵中,35位生活在农村,年龄最小的已经83岁,最年长的已99岁,大多生活困苦,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从去年开始,约九成老兵开始享受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每年200元至3600元的救助。
谈及抗战老兵的现状,向晓霞说:他们不害怕死亡,只害怕被遗忘,害怕带着期待和绝望孤独地死去。经历了硝烟战火,抗战老兵最期盼的是,在有生之年得到社会对他们抗战的承认和肯定。
2022年8月15日,风和日暖,定居江苏邳州市的石门籍老红军孙凤第四子孙昌平夫妻,携儿子,儿媳,孙子,女儿,女婿,外甥,侄子,侄媳,侄孙等老少大小11人分乘两台专车自邳州出发,当天到达石门。孙凤原名孙继浩,1934年与弟弟孙继柏双双跟随贺龙元帅长征,曾是杨德志,张震将军的部属。孙继柏出师未捷身先死,牺牲于贵州石矸县。孙凤1954年随妻子定居江苏邳州后,对老家石门县太平镇穿山河念念不忘,但却没有机会一偿回乡愿,便常常为邻居和子女讲述石门桩巴龙的传说,以此表达怀念家乡的心情,临终嘱咐其子务必回乡寻根祭祖。
1948年,陈志云在长春投诚,随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者,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返乡后一直务农,生活贫困。文革结束后,陈志云担任了多年村干部,他对自己远征抗日的那段经历,一直很少提及。去年9月,当关爱老兵志愿者寻访到他时,陈志云说起自己的抗日经历,激动得嚎啕大哭。得知关爱抗日老兵网将为他颁发一枚“抗日纪念章”,夏天里打着赤膊的老人急忙找出一件衬衣穿上。 戴上“抗日纪念章”时,老人昂首挺胸,眼泪却夺眶而出。
桃源籍老兵谭伟林告诉记者,他们是别人眼里的“国军”,包括他在内的很多抗战老兵,都很害怕世人的眼光,只能将自己浴血抗战的记忆深藏在心底,甚至不敢对儿孙提起。但收到“抗日纪念章”时,所有老兵都激动得老泪纵横。“这是社会对这段抗战历史的承认。”鼎城籍老兵宁建秋的儿子坦言,风烛残年的父亲在物质上没有要求,只渴望得到国家的肯定。
二、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1.身体健康堪忧。
2.物质保障不足。
3.亟需精神关怀。
(二)建议
1.关爱抗战老兵,给予一定的医疗保障。
2.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各类活动,帮扶老兵生活,改善物质条件。
3.老兵应该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凝聚社会力量,组织老兵之家等机构启动老兵关怀计划。
三、总结
通过这次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抗战历史,真实的感受着那些抗战老兵的艰难与困苦。这些由老战士口述的抗战历史更具客观性与真实性。不仅丰富了抗战历史的内容,而且改变了“精英历史”的思维方式,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思考方式。这些老战士的存在,提醒着我们重视历史,尊重历史真相。
【第10篇】福建省2022年调查报告:51只中华秋沙鸭在闽越冬从去年10月至目前,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会员在为期半年多的时间内,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我省越冬情况进行调查。在福州、南平、三明、宁德的18个区域,共记录到51只中华秋沙鸭。这是福建首次对中华秋沙鸭在省内生存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因模式标本产于中国而得名,属全球濒危物种,全球数量在5000对以内,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繁殖地在西伯利亚、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小兴安岭。越冬区域非常广泛,从东北到海南均有记录,福建是其重要的越冬地。
中华秋沙鸭喜栖息于宽阔湍急的溪流和库区,要求河水清澈、食物源丰富。因此调查中华秋沙鸭的栖息状况,其实也是调查该流域水质状况,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福建母亲河闽江。
2022年观鸟会会员在光泽县记录到7只中华秋沙鸭,以后每年都有零星记录。2022年10月开始,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启动了福建中华秋沙鸭调查项目,36人的调查小组兵分七路,分期沿着福建重要河流溯流而上,将行进过程中发现的所有鸟种全部记录在案。其中,调查人员分别在福州和南平目睹了51只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生活。
第一次在省内看到这么多中华秋沙鸭,我们很高兴,说明我省不少河流上游水质不错。省观鸟会会长杨金告诉记者。
溪流过度采砂石,是中华秋沙鸭等鸟类在福建所受的最大威胁。据杨金介绍,调查中,南平政和、松溪,三明建宁、明溪,以及福州永泰等河流,都发现过度采砂石的现象,一些地方河床甚至出现干涸。在大樟溪上游沿线,则存在养殖过于密集、养殖污水直排入河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中华秋沙鸭只吃附着在溪流石头边的小鱼,这类小鱼在被污染的水中无法生存。过度采砂石和养殖污水排放,对溪流整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都有较大威胁。
此外,周边采矿、非法捕鱼等也对中华秋沙鸭在福建的生存造成干扰。杨金认为,当前比较可行的保护行动,是于中华秋沙鸭在我省越冬期间(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在有记录的区域,加强调查和巡护工作,划定采砂区,预防捕猎等不法行为。
省观鸟会的本次调查结果最终将形成报告,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以便更好地研究、制定闽江流域生态保护方案,进一步展现清新福建、美丽福建的魅力。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华调查报告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