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农村劳动力培训报告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状况及培训调查报告党的xx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天性障碍。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思考。
为深入了解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和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xx年6月——7月,清水县农广校组织调查小组,深入5乡15村镇调查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通过对中部永清镇苏屲村,东部白沙乡马沟,北部黄门乡王店,西部郭川乡宋川村,南部丰旺乡柏树村195户农户的抽样调查。了解了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及其培训实施情况,基本摸清了制约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
一、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调查
(一)清水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清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1.88亩。近年来,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县现有6镇12乡,260个村民委员会,1118个村民小组,71901户,总人口达3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9.59万人,占总人口的92%。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0316万人,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男性7.8885万人,女性7.0101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10.3251万人,占69.3.00%,从事工业的劳动力2695人,占6.54%,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9286人,占6.23%,从事批发、商业的劳动力2234万人,占1.8%,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劳动力2228人,占1.5%,从事其他的劳动力6559人,占4.4%。
(二)清水县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全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
1.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xx年底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3.7013人,小学文化程度5.6361万人,占62.6%,初中文化程度3.9802万人,占26.7%,高中以上学历的1.5670万人,占10.6%。大专以上138人,仅占1%。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是,美国的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毕业生;德国农民有67%是大学毕业生,53.2%接受过2~3年的职业教育;日本农民中大学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质差。目前,全县实有劳动力中,真正受过系统专业技能培训的仅为3.2%。大多数农民缺乏基本的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完成;一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抽样调查100名农村劳动力显示,不愿参加培训的占38%,今后打算参加培训的占27%,因不愿耽误劳动原因不参加培训的占25%。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
同时,我县农村劳动力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据统计,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90.85%,其中18~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7.04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49.79%。
2.从业时间不足,隐形失业严重。全县农村劳动力中有30%的人常年从业时间在8个月以下。主要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在8个月以下的占34%;主要从事非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业时间不足8个月的占28%,隐性失业现象较为明显。
3.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差,盲目性强。全县实际常年外出务工农民仅占实有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2.9%。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群体外出,有明显去向的只占30%左右,70%没有目标,且收入极不稳定。这些人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但多数是靠出体力、卖苦力换取收入,从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季节性和风险性。经培训有组织输出的农民仅0.716万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比未参加培训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成因分析
制约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的因素,也受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既受农民主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基层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影响,总的可概括有以下几点:
1.历史因素的影响。年龄在45~55岁的劳动力大多就读在十年**期间,由于受“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之当时教育受到较大的冲击,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学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弱,荒废了学业,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进而影响了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尽管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还是没有完全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农村中学尽管已经开始实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但由于时间较短,加之受中高考、专业师资缺乏、实验实习场地缺少、资金缺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效果还不十分明显,分流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新增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基本技能。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一是部分青年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认为“读书不如赚钱”从而过早辍学打工;二是壮年劳动力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差,培训机会少;三是相当多的农民从众心态严重,傻子过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学他也不去学,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四是接受培训的兴趣不高,主观上不求进取,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延续过去传统落后的种养模式和技术。
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基层政府应有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多数镇政府没有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长远规划,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具体负责;没有像关心和重视普教那样关心和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的制定和舆论宣传上缺乏力度,没有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良好氛围;工作上存在重布置、轻检查、轻落实的形式主义问题。
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主要是县农广校、天水农校。这些培训单位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培训条件差别很大,工作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没有形成培训 ……此处隐藏7054个字……、亚特兰斯、步步高、康佳、华维、托普、松下、恩斯迈等电子集团,北京、西安、青岛等地的建设公司,正大、希望、大北农等享有盛誉的企业。xx年2月以来,培训了各类技工2520人,其中农民工1669人,2380人到外地务工就业,人平月工资都在1200.00元以上。
一、党政领导重视 组织机构健全
党政充分发挥小河职业中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的龙头作用,有效地整合师资、设备资源,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工程,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和科技扶贫致富工程。
xx年来,委组织部、委宣传部、扶贫开发办、小河职业中学叁仟余名师生等“四板块”狠抓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的招生工作。组织部xx年培训两期308 人,100%的学员获得“农村党员适用技术合格证书”,85%的领到了“农民技术员等级证书”,20%的学员达到中、高级技术资格水平。96人外出务工,其中39人竞争到管理人员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传部到各乡镇中小学、卫生院调查研究,与各中小学校长、卫生院院长一同制定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用三年时间将教师、医生在农村40岁以下的家属进行一次种植、养殖、劳务技能等的培训,并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小学、医院的年度工作考核范畴。xx年参训的家属98人,其中75人到特区务工,年纯收入都在壹万元以上。县扶贫办深入到各企业、机关调查了解自愿外出务工者及贫困乡村务工人员的情况,造册登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费到位、统一组织到小河职中进行培训。招收265人,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安置到全国四个大中城市15家企业,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职中的3000余名职高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村,学校印发了10000余份招生简章,在电视、报纸进行宣传:劳务输出要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转变,增强劳动力综合竞争能力,3000余师生齐动员,顶烈日、冒严寒,走乡串户招收学员970余名。学校把招生宣传列为对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规模从小河职中送走的农民工,县委书记、县长都要在欢送会上进行热情洋溢的讲话,预祝他们人人都能抱回一个金娃娃。
学校于 xx年7月份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杨志成为组长的“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常年坚持办公,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规划,负责招生培训安置等工作。并在深圳设立了“安置就业指导小组”,对已安置的农民工进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
学校聘请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12人为实习指导技能培训教师,还在建设局、旅游局、磷肥厂、水泥厂等单位聘请了8人为技工指导教师。
二、设备设施齐全 保证培训需要
学校在相当紧张的财力中,拿出120万元来解决硬件设备。1.首先解决培训场所。在县政府关怀下,购买了原东榆粮管全部房屋3000余平方米。粉刷更新了房舍,重新安装了生产用电线,修通了学校到粮管所的桥梁、公路,总投资68万元。2.购置了设备。计算机80台、电动缝纫机二十五台、彩电、vcd、40多种电子原件、机床全套设备、电焊机十台、电工部分设备等总投资40万元。3.添置200人住宿用的钢架床100架、200架床铺设备,投资6万元。 4.多媒体教室180平方米、投影仪、手提电脑等设备,投资6万余元(房屋在外)。
三、远走高飞闯市场 安置就业铸辉煌
学校通过培训90%以上农民工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且收入丰厚。就业务工的同志深有感触的说:外出务工练了胆子,换了脑子,挣了票子,找了路子。据初步调查:进入厂家有高技工328人、中技工758人、管理干部126人。
学校培训后统一输送到沿海特区的李斌,现任“瑞华皮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年薪50万人民币。在成都从事养殖业的鲜成雄,现任“成都金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引资伍仟万人民币,年创利润800万元,在自贡、乐山、华阳有其分支公司,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接见。曾在“松下集团” 打工的曾敏,现任“松下集团”住西北总代理,在兰州设立市场时,个人投资500万元,年薪50万人民币。还有在正大、希望、通威、大北农集团任一方总代理和销售部总经理,年薪在20万人民币以上有岳立、马恩强、冯学礼、赵海章等十多人。在西安、北京等地从事建筑装璜承包的陈江林、黄菊华等年创纯利都有在 20万以上。通过订单培养,保证了学员有业可就,有业能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xx年3月,家政服务班26位结业生中的彭俊、殷文艳、苏小梅被输送到北京中央首长家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计算机、保安专业的余慧娟、何秀峰等五人被输送到“珠海包机有限公司”从事前厅服务 工作,月薪1500元以上。目前在训的128人,三月底将奔赴上海就业。
学校坚持为“科技扶贫、服务三农”的原则,围绕“一专多能市场化,务工创业闯天下”的培养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工业化,面向第二、三产业,面向城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既培养了“远走高飞找门路,立竿见影挣现钱”的4000多名技能劳动大军,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二千多名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猪状元”、“羊司令”、“种植大王”。
四、几点成功经验
(一)抓好“五个一”
1、更新一个观念。通过培训过程中举办的讲座反复给农民工灌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牢固树立“干技术活,吃技术饭,挣轻省钱”的观念。
2、掌握一门技术。在开展的十多项岗前培训中,自选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使其一进厂就是一位较为熟练的技工、多面手。
3、办好一个证书:在培训结束时,与劳动人事部门一起对学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和技能等级证书。
4、就业一个厂家。
5、致富一方百姓。把学了实用技术后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地方经济,使他们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实施五个“三”工程
1、做到“三个结合”:即把职高学生长期的学历培训和农民工短期的技能培训相结合,把单项专业技能培训与多专业多技能转换培训相结合,把培养低层次员工和高层次白领管理干部相结合。
2、实行“三个合作”:即学校、企业、劳务扶贫部门通力合作。
3、搞好“三个设置”:设置好课程,添置实验实习设备,配备好教师队伍。
4、唱好“三步曲”:一是实行定向、定点、定单培训。二是培训好后派专人护送。三是保证头天到,第二天就上岗。
5、实行“三包”。一包送到工厂。工资不低于800.00元(出全勤者)。三包安置三次,跟踪调查指导两年。
概括起来,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跑“订单”;二是按“订单”需要设置专业,增置设备;三是按订单要求优化课程结构,配备教师队伍;四是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强化学员动手能力;五是搞好就业安置,确保培训人员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六是强化服务意识,搞好跟踪指导。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农村劳动力培训报告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