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优美经典散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 篇一鹿远远始终笑脸迎人,这么长时间没看到过他有一天是不开心,每天都是眯着两只眼睛上班,有很多人都说他病了而且病还不轻!
只有他自己知道,开心过每一天才是对,生气或发怒对自己和别人都不好,尤其是像自己这样没背景、没见识、没文化农村娃生气更要不得。好不容易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再得罪人没了工作就完了。其实他也不是怕得罪人,只是性格温和从来不发脾气、不向人抱怨,他说只想好好工作,然后开开心心生活 !
鹿远远是农村人,来到上海打工是他必走一条路,因为像他一样大,没有上学男孩都出门打工。只不过他不同,别人打工是养活自己他打工是养活家人。第一个月发工资时他只有631块,因为只上半个月班所以就没有全月工资。可他还是开心了一整天,他把钱全部存进银行,然后晚上又去自动取款机里取,看看又存进去,来回存取好多次。每次上班经过银行他就说:我钱在这里,怎么样,很幸福 吧!
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休息时候所有人都出去玩他却一个人在宿舍呆了一整天,一天三顿都吃包子。同事们开玩笑说他见钱眼开只和钱亲,他却说这钱不少留给自己是要寄回家。后来才知道,他父亲在家住院治病所以他才极力攒钱存多了寄回家。同事们都不知说什么好,他却笑着对他们说:那有什么,厂里管吃管住多好,挣工资可以全部存起来乐呵死人了。同事们都苦笑可他却笑眼眯着,露出不太整齐上牙说:“我多幸福,有吃、有喝、有住、有钱拿,重要是还有存款谁能有我幸福!”
他去过几趟七宝老街,每次回来都像第一次去那样 滔滔不绝发表感言。别人出门都打坐出租车,他却花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等超市免费班车,刚开始没人愿意和他出门不过最后别人都拱他要他带着出门,因为他去过一个地方总是能发现最好、最便宜纪念品,而且还能减少一大笔花销。他说:“打太贵,起步费就十几块,我坐免费班车可以省十几块炒两份蛋炒饭还可以买一瓶营养快线。”去豫园也是坐地铁转来转去,虽然没有进豫园里面不过他很开心:我走了好几趟九曲桥,还赶上文化节多爽,还能到免费古城公园玩。超市衣服都比较贵,他每次买衣服都去夜市地摊上买,每次穿衣服都干干净净,而且给人一种很舒服感觉,虽然都不是名牌。
同事们渐渐喜欢他了,因为他够真诚、人也好。没事时他总是对别人念叨自己有多幸福:父母怎么怎么样、家里弟弟有多听话多懂事、上大学同学还天天联系、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存折里存款越来越多……每次一念叨满宿舍人都挤兑他,可他还是乐此不疲念叨着,别人看他样子都忍俊不禁。从没见过这样一个人,天天说自己有多幸福,吃不如人家好、穿不如人家好、存款充其量也就几千块 ,大半年攒钱还不够人家白领一个月工资呢,可他却很满足。他说等父亲病好了就为自己攒钱,想学个本领养活自己,毕竟在厂里不是长久之计。同事们都用很诧异眼神看着他:没想到单纯鹿远远也会替自己打算,我们以为只会为家人着想呢!他又眯起眼睛露出不太整齐上牙说:“男孩子长大了肯定要为自己想想了!”同事们都哈哈大笑,鹿远远也跟着笑。
鹿远远还是经常去银行,他说一看到自己存款就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人,不过那种幸福是“深沉幸福”。同事们也说他是世界上最幸福人,因为他容易满足,为人真诚,天天开心。
经典散文 篇二儿子在早上去上学的时候说:“妈不要再玩电脑了,多陪陪俺婆,多和她说说话,你看俺婆孤独的爬在窗户前往外看,没人陪她说话。”
看着儿子那郑重其事的模样,我赶紧说好好,昨天刚给你婆洗过澡,也陪着说话了。以后咱俩都陪你婆说话,你下学了拐到你婆屋里说一声,你婆见你可高兴了。儿子扮个鬼脸笑笑走了。
小小孩子竟然如此有心计,我也乐意接受儿子的批评。不足的地方只要别人指出就好好纠正。去妈妈屋里拖着地。妈妈正在收拾笤帚,笤帚把松了,我扫地的时候总是往下按按,凑合着扫扫。母亲是个勤快人,看见啥坏了就能马上修好,她心灵手巧。啥也难不倒她。我掂掂笤帚硬硬的拿着稳当当的。笑着和母亲说,修好了,这样用着方便多了。妈妈用线把笤帚把缠绕的很紧,和下面成为一体了。由于我的懒散一直凑合着用,其实就不去用脑想办法。妈妈说:“其实我很有用呀!别让我死,再让我多活20年。看您这里条件这么好!阳光这么好,姊妹几个就你家住着舒服了,要好好享受下!”。我说没事好好活吧!我们都是活在当下,不说过往,不盼将来,好好活在每一天了。我们都一样的,不考虑明天!
和妈妈说着陈年往事,慢慢听着妈妈讲几十年的故事,说着我的小时候送给二哥家的情形,感觉很内疚,说着那时的情境。那时妈妈胃病很厉害,家里生活很艰难,去洛阳住院。只好把我送到车坊的二哥家,在二哥家生活了俩月。那时记得在二哥家,我上小学四年级10岁,二哥是老师教我,上课的时候我做小动作,二哥用粉笔扔我。二哥家条件比我家优越,吃饭的时候光偷偷的去她家柜子里的油罐里偷腌在里面的肉,那脂油里都是肉丝,吃在嘴里香极了。现在想起来还感觉很香呢!由于好吃懒做被遣返。
在二哥家的那段时光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在一个学习的氛围里学到的都是将来受益匪浅的东西。在二哥家二哥逼着我看书,看《战国七雄》,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春秋战国时的人物孟尝君、信陵君、毛遂、苏秦、张仪好多好多历史人物都还有很深的记忆,那时贪玩不想去看,在威严的二哥的眼神里不得不看,在那时接触了诗词,并且学会了摘抄,于是看的多了就成了脑海深处的记忆,现在对文字的爱好,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就在心里扎根萌芽了吧!海纳百川,积水成潭。非一日之功!
妈妈前几天由于眼皮浮肿,去看医生喝了几付中药后,变得越来越无力,天天呕吐,天天咳嗽,有气无力。也许是药力太猛也许是身体的排斥反应,看着身体越来越虚弱。每每去送饭,不接下气,妈妈看见碗就发火,几日来吃什么吐什么,几乎不能进食,咳嗽的上气喉咙里就像风在呜咽。每咳一次都大汗淋漓。很难受的。妈妈总是说看来是不想让活了,头都无力抬起。终于把三天的中药喝完了,反胃结束了,二姐又拿来了四磨汤,妈妈喝了几只后想吃饭了,下午妈妈嚷着饿。我开始在微波炉里炖鸡蛋,谁知时间到后打开微波炉一看,哇!好像天女散花,到处喷的都是,两个鸡蛋的东西剩在碗里很少了,赶紧端给母亲,妈妈吃了后,还是嚷着饿,说再给我炖俩鸡蛋,赶紧去火上炖,没多久后一看蜂窝状,看着就难看,端给妈妈,妈妈一看就不高兴。因为妈妈做饭很好吃,做事也严谨,不像我随心所欲,粗枝大叶的。赶紧又去打开电磁炉再炖。在锅边慢慢看着,时间不长,嫩嫩的滑滑的鸡蛋炖好了,赶紧把那蜂窝状的鸡蛋换下,吃下去成了腹中物。母亲有点诧异说咋又炖了,不是有了吗?我说学习,那个我吃了。
晚上包饺子问问妈妈能吃多少个?妈妈说十几个吧!哈哈哈哈哈,咋这样大胃口,刚开始吃饭是不能吃这么多的,要不晚上又该撑得慌了。老小孩呀!管不住自己的胃了。给妈妈盛了5个,时间不长看看已经吃完了,再 ……此处隐藏4301个字……能看到的最高的山上。顺坡下去,有村有树,也有人家。只是有屋无人,庭树寂寂。四顾无声,我心里有味难言。
拐过一个弯,忽闻鸡鸣。见几树槐花,在院墙角飞白撒雪。艳阳当头,门前沟底下的小麦正在扬花。麦田西头,是青青的菜园。花木扶疏中,有老翁老妪准备浇地。
我走过去,他们站起,亲人般问道:“回来了?”
地头有泉眼,用铁锨一挖,水便顺势流入田里。但老人太老,干着吃力。我接过工具,干了几下就找到了当年的感觉。
老人让我坐下,虽是初识,我们却很快说到了一块。前唐后汉,地北天南,他们老夫妻咧开没牙的嘴大笑着。
中午,老人家擀了面条,菠菜随着下锅。我吃了两大碗,喝了一碗面汤。
我要走,他们不舍。最后我们约定,以后我周周来,和他们说话,帮他们干活。老人说,整年见人太少,心可空。他们说山里的食物吃不完,让我把小麦、豆子、番茄、青菜带到山外,滋养我那没到过这山中的孩子们。
我的心,开始牵念这久想一遇的北山了。
经典散文 篇七9月3日,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暖风微微。早晨5点,我们到前门乘坐公交车去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朝皇家园林,慈禧太后当时挪用海军军费修建的。
我们走在颐和园的长廊上,现在颐和园的长廊比以前更美丽!长廊上画面的色彩很鲜艳,重新修复了。
1967年冬天,我来过这里。现在重游,非常高兴!走在长廊上赏景,湖光山色,丽日蓝天,倒影水中;楼台殿阁,色彩绚丽;一座座宏伟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昆明湖波平如镜,游船荡漾;荷花盛开,千姿百态,让我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来。游人如织,但不拥挤,都很有礼貌,相视而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朋友,举起相机拍照,他们用各种语言交谈,表达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我们登上颐和园最高建筑---佛香阁。佛香阁是清朝慈禧太后上香的地方。台阶很高,越往上走越陡,累得气喘吁吁,登到最高处,俯视山川秀色,心旷神怡!
颐和园的17孔桥更引人瞩目,桥上行人络绎不绝,笑容可掬,手扶栏杆或背依石栏,在千姿百态的石狮子跟前拍照。美丽的游船在桥下通过。湖的岸边有一铜牛,大人小孩儿在这争相拍照。
颐和园是游览胜地,也是国人思索的地方,游园,也让人们想起清朝这段历史。
下午5点左右,我们乘公交车回到宾馆。
散文 篇八傍晚,总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令我陶醉,又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眯着刚醒的眼睛,听着一串串风铃的响起,我想这是微风在摇摆它。在一串串清脆的铃声中,我终于从那美好的梦中完全醒来,霎间一惊,哦,原来已经到了傍晚。
仰头看西边火红的天空,火烧云就象那一串串晶莹剔透葡萄,可口的直让我流口水;突然,我看到了紧靠"葡萄”云就象一只可爱的猫。好熟悉,对,就是我在老家时养的那只死去很久的云猫。一种莫明的伤感不由的在我心徘徊。想起4岁里云猫刚到我家时的情景,它就是我的天使,父母不在时它是我最亲的人了。如今我在父母的身边了,可云猫却不在了!
拉回跑偏思绪,继续忘记看火烧云,天色已经暗了不少,大半个夕阳落到了山后边。在小半个夕阳左边的那朵火烧云,就象那串风铃在风上慢慢的摇曳;还有朵象是城市中的矮房子;一朵象是雪莲花;一朵大的就象是食草的孔龙……
不知道过了多久了,夕阳全部落下了山,月亮静静地升起。那幽幽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一只只萤火虫围绕着我,风儿吹动我和长发,任由我的思绪乱撞,我知道,自由自在的暑假就要结束了。
明天上午,就要回慈溪了,这是在暑假里最后一次在老家看火烧云了,留恋难以忘记!
经典散文 篇九在所有的生命表达形式里,日记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它的表达者是自己,阅读者也是自己,它是生命的自言自语,却是生命里最真实、最自由、最诚恳的一页。
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在书刊报纸上,在公众场合,在朋友亲人面前,而当缺少或远离朋友,内心的欲望无法向人倾诉,或内心的私密不能向人倾诉时,往往借助于日记。所以,稍有点文化知识的人都曾有过写日记的经历。
写日记有时是不甘于自己的回忆没有留下点痕迹,有时是不甘于自己的思考昙花一现,或者由于心灵的压抑需要一个出口,心灵的疲惫需要一个憩息地,心灵的寂寞需要一个静谧而忠实的影子,因而日记是通往心灵隐私最可靠的门户。
日记是人生的镜子,也是人难得的诤友。它能激活个体内在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欲望,让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会潜心生活,细心体察和反躬自省。日记可以激活生命力。生命的改造可能来自外在的刺激,但一定靠由内而外的心理锐变来完成。
没有人去研究日记的形式。日记是生命信息的自然流淌,它的形式如水附形,它语言自由,长短不拘,没有模式,没有规范,只有既成和待成的。没有形式的形式,你研究什么?
但日记本身的可有可无,它的超功利性,它的无责任性强迫,无娱乐性诱惑,常容易使人忽视它的存在,对它“不作为”。“善始者众,克终者鲜。”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人们写日记暴露出的惰性。
时下网络的普及无疑又进一步把日记挤兑到生活的边缘、时间的缝隙。那些貌似日记的“博客”“日志”“空间”,吸引着众多的青少年和部分成年人的眼球。但博客不是日记。博客是敞亮的,日记是内敛的。博客是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是润饰过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语言是原汁原味的。日记的目的单纯,而写给别人看的东西就真假难分。而当我们面对博客时,永远不会有我们面对日记时的羞涩的微笑、温暖的抚摸和甜蜜的慰藉。
日记是心灵的晴雨表。日记的深度和广度正是心灵的深度和广度。
日记的存在正是得益于它对各个层次的人都不构成障碍,得益于人们对它的精神上的依赖,灵魂上的诉求。人心是矛盾的东西,有时很野,喜欢热闹和出头,但他最平凡最深邃的需要却是一个憩息地。日记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在自己的日记世界里,我们心地澄明,冷暖自知。
深究起来,日记还是来源于一种寂寞的境遇,即使是少男少女,看似热闹活泼,当他(她)写日记时,也一定来自于他(她)成长的寂寞。对于成年人,一旦没有了纷繁人事的搅扰,对世界对自己获得一种澄明的观照,他(她)就拥有了写日记的时间和心境。
写日记的人不多,主要就是这种寂寞的境遇不易多得。人有各种责任各项义务无法推脱,又有各种兴趣诱使我们不自觉地虚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之人有不甘寂寞的一面,毕竟寂寞不能算是生命的光明面。
堪称表率,可为世人楷模的,是那些甘于寂寞的高层知识分子,那些勤勉的文化人,他们活在自己的思想里,他们或已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大厦,或已登上自己的事业高峰,在日记的天地里,他们仍勤耕不辍,用自己的日记构建起自己的“山外青山楼外楼”。
有人写日记写不下去了,那不是他不会写了,不想写了,也不是没有东西写了,那是我们来之不易的寂寞境遇遇到了危机。
就是日记写成之后,它也仍是寂寞的存在。也许永远不会有人去翻看它,它也只流淌在作者自己的心灵深处。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优美经典散文【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