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小摄影师》|人教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摄影师 篇一教学内容:p21-p24
教学目的:
1、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
3、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1、思考练习2。
2、用“突然”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片、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流程 :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通读全文,标画出有多少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吩咐、胶卷、秘书、贴在、侧过。
学生汇报:(共有15个自然段;讲了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
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教师相机板书)
四、默读全文,围绕着“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思考题,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六、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内容将质疑的问题梳理、排序。
七、逐一解决问题。在这个流程中,重点理解摆弄、吩咐、突然等词语,初步知晓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分角色朗读,想一想:小男孩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3、讨论。
4、续编故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你认为哪个字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提醒大家。
教师指导“秘”的笔顺。
4、写一写你认为不太好记、不太好写的字。
5、听写:摄影师、杂志社、秘书、突然。
6、出示投影:比较几名同学同一个字的书写,集体评议。
7、自己对照书订正,教师随机批改。
三、指导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话,选择高尔基的作品读一读。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生平简介
扔纸团 让他进 前苏联伟大的作家
摆 弄 微 笑 《童年》《在人间》
大 哭 站、喊 《我的大学》《海燕》
教学反思:
学生对高尔基的认识不深,可能学生在预习时没有找到高尔基的资料。对课文关于神态的描写指导未到位。
小摄影师 篇二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儿,但小男孩儿之所以能进来,高尔基之所以那么顺从地听从一个小孩子的吩咐,他不放记者进来,而特别嘱咐要放小男孩儿进来……这一切无不体现高尔基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
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按照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组织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小黑板,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摄(shè sè) 突(tóu tū)
卷(jiǎn juǎn) 吩(fēng fēn)
秘(bì mì) 杂(zhá zá)
(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纸 杂志 杂志社 记者
照相 摄影 摄影师 胶卷
(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同座互答)
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精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 ……此处隐藏1780个字……标 :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学生谈不到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
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世界人民敬爱他,他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2.板书课题,,并认读“摄”字。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认读生字、词。
③你读懂了什么?在没有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学生自学、讨论。
(三)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3.交流读懂的内容。
(四)置疑问难
简单的当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留作下节课解决。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2.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
(一)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是什么事?结果怎样?
明确:本课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一个男孩照相,并尽量做到使他满意。由于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待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三)自学探讨
1.明确重点问题:
(1)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来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四)汇报交流
1.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让进屋拍照。他相信只要高尔基知道他来拍照,一定会同意。
“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架子上。”
“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2.“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过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内容。)
(1)个别读。
(2)学生谈对纸条内容的理解。
纸条上的前两句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由此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3.感情朗读1~5自然段。总结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4.小男孩让高尔基干什么,高尔基就干什么。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摆弄”,指小男孩调整相机,解决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也可以理解为“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停当”,是指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全部做完做好。“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体会到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费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也可以体会出孩子的认真,对高尔基的无比敬爱之情。(齐读这句话)
(2)理解词语:“吩咐”、“侧过脸”,体会到高尔基积极配合。
(3)指导朗读6、7自然段。
①学生练读。
②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5.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1)突然,在这里又一次出现,意思是说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2)与前文的“突然”进行区别。
(3)用“突然”说话。
6.朗读“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热爱,以及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8.“请转告他,我(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 ),就( )让他( )。”
(1)学生填空。
(2)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解、看法。
(3)教师小结: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
(4)齐读这句话。
9.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充足的理由根据,说“小男孩会不会再来”。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 鞠( ) 切( ) 杂( )
2.组词
贴( ) 秘( ) 胶( )
粘( ) 密( ) 校( )
3.理解词语
吩咐:
打量:
摆弄: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启发谈话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知道高尔基的作品。
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自学探讨,朗读课文,师生互动理解问句,使学生明确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深切关怀和热爱,理解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盼望再来和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探究活动
1、以“小男孩会不会再来”为线索,练习续写。
2、可以借阅或购买高尔基发表的一些作品静下心来读一读。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摄影师》|人教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