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颜真卿经典的小故事【精品多篇】

时间:2024-12-27 03:17:22
颜真卿经典的小故事【精品多篇】

导读:颜真卿经典的小故事【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颜真卿宁死不屈 篇一

唐玄宗开元年间,颜真卿举进士。先出任醴泉尉,后迁监察御使,任河西陇左军城覆屯交兵使。当时,五原有冤狱,这一带地方久旱不雨。颜真卿到任后,判明了冤狱,也很巧合,天即降大雨。当地百姓认为这是颜真卿的功劳,将他尊称为“御使雨”。颜真卿执法很严。河东有个叫郑延祚的,母亲过世三十年,竟不让入土为安。颜真卿得知即上表劾奏,使之遭至天下人鄙视。天下人知道颜真卿的这一劾奏后,无不为之耸动。颜真卿因而调入朝中,任殿中侍御使。此时,朝中大权落在宰相杨国忠之手。这杨国忠从小就是个出没于酒楼赌坊的小混混,不学无术,为宗党所鄙,只是靠了从祖妹妹杨玉环的裙带关系,才钻营到宰相位子上去的。他当上宰相后,只知道结党营私、收刮钱财。凡他看着不顺眼或不听他使唤的人,他都要统统排挤出朝廷去。颜真卿满腹经纶,生性鲠直,哪里会买杨国忠这种得志小人的账?水火不相容,杨国忠也就不可能让颜真卿留在朝中对自己碍手碍脚的,不久便随便找个借口将颜真卿打发出来,当了个平原太守。

颜真卿任平原太守时,安禄山反状已现端倪。这安禄山本姓康,叫康轧荦山,营州柳城奚族人。后来他母亲改嫁突厥人安延偃,他跟着改姓安,才叫安禄山。这时的安禄山,已然一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然此胡儿欲壑难填,一直觊觎着中原大好河山。颜真卿到平原任上后,料定安禄山必反。于是一方面,他借口连日天雨,为防灾害,调集民工加紧增高增厚城墙,加深护城壕沟,暗地里整训兵丁壮士,充实粮草。一方面,他又邀约了一些文人雅士和他一道泛舟饮酒,呤诗作赋,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以遮安禄山耳目。安禄山还真被麻痹了,以为颜真卿不过一介书生,不足虑,便不再将颜真卿放在心上。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果然在范阳起兵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由于唐兵无准备,叛军势如破竹,河朔一带除颜真卿的平原郡由于准备充分,并未失守外,余皆尽落安禄山之手。唐玄宗闻报,哀叹道:河北二十四郡,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直到平原郡的报告送来后,唐玄宗才转忧为喜,对左右说:河北二十四郡,只有颜真卿一个忠臣,可惜我还不认识他!

此后,颜真卿一直以一介书生而率兵驰骋在平定安史之乱的疆场上。安禄山攻陷洛阳,杀洛阳留守李憕,并用他的首级在河北四处招降。当李憕的首级送到平原郡时,颜真卿害怕军心动摇,便杀了安禄山的使者,对众将说:我是认识李憕的,这首级根本不是李憕!事后,他才叫人用草做了个身体给李憕安上埋葬了。颜真卿有个哥哥叫颜杲卿,任常山太守。他与颜真卿一道,破了安禄山占领的土门。土门一破,远近十七个郡全都反正,公推颜真卿为帅。此时,颜真卿已得兵二十万,控制了燕赵一带。于是皇帝下了个命令,加封颜真卿为户部侍郎,令其辅助着名的契丹族将领李光弼平叛。

安史之乱,唐王朝元气大丧,朝政又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元载等一邦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专权误国的奸臣把持。偏偏颜真卿又不懂得为官之道,至少是不懂得现今我们一些干部的为官之道。据说,现在一些干部的行为准则是,在领导面前不能显得太蠢,太蠢,领导根本就不可能用你;但又不能做得过于聪明,过于聪明了,会遭到领导的防范。因此,必须随时对领导察颜观色,以领导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如是,才能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然颜真卿生性鲠直,就是不肯依附权贵,于是,在这场历时不短的政治漩涡中,他也就始终遭到这些权奸及其朋党们的打击和排挤,时居庙堂之高,又时处江湖之远,时浮时沉。如到了唐代宗时,当时的宰相叫元载。此人私结朋党,擅权骄横,贿赂公行,荒淫无道。他害怕朝臣们在皇帝面前说长道短,于他不利,就打了个报告给皇帝,要皇帝下令,凡百官有事报告,应先报告各自的顶头上司,再由各自的顶头上司报告宰相,最后由宰相报告皇帝。也就是说,所有送给皇帝的报告,都要先得到他的认可。针对元载的这个报告,别的大臣还没有发言,颜真卿就站出来不买他的账了,他马上给皇帝打报告说:郎官、御使都是皇帝陛下的耳朵和眼晴。假若百官给皇帝的报告都要先经过宰相批准,那就等于皇帝陛下自己堵塞了自己的耳朵、自己蒙蔽了自己的眼睛。要是陛下担心臣下在报告中互相之间说坏话,那何不调查他们报告的虚实呢?若报告的是假话,那就惩罚说假话的人,若报告的是真话,那就奖励说真话的人。倘若不这样做,一切只听宰相的,可能天下人就会误认为是陛下您讨厌听取报告的麻烦,并以此堵塞了下情上传的言路。唐太宗在《门司式》中专门指示说:凡有急事需要向他报告的,门卫必须马上引进,不得以任何借故阻碍。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言路被堵塞啊。最后颜真卿甚至警告皇帝说:陛下若不早点儿明白这个道理,什么事情都只仰仗宰相大臣,结果只怕会越来越孤立,那时再来后悔,也就于事无补了!这回皇帝还算清醒,同意了颜真卿的意见。元载阴谋未能得逞,把颜真卿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终于找了个错口,又一次把颜真卿排挤出了朝延。

遗憾的是,颜真卿所处的年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政治昏暗、小人辈出、朝政由权奸把持的时代。因此,颜真卿最终没能逃过小人之手,死在卢杞设计的死亡陷阱中。

卢杞,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此人不仅长得极为难看,而且脸色发蓝,当时的人都把他当成鬼来看待。他父亲叫卢奕,天宝末年为东台御史中丞。安史之乱时,在洛阳被害,首级被传递招降。卢杞就是凭借了祖上的功劳而当官的。有一次,被皇帝尊为尚父的郭子仪病了,百官去问候,郭子仪很随和,不让他的姬妾们廻避,但一听卢杞来了,郭子仪就赶忙叫姬妾们躲起来。等到卢杞走后,家里人问郭子仪为什么单单要廻避卢杞。郭子仪说:这个卢杞不仅相貌丑陋,而且心地极其阴险。家里人看到他那副样子,肯定有人忍不住要笑,这家伙小鸡肚肠,遭笑后一定会怀恨在心,跟我们家结仇。那么此人日后一旦掌权,我们一家就将葬送在他的手里。卢杞就是这样一个心地险恶的人,同朝为官而又为人正直的颜真卿即便再小心,也难保不知什么时候就得罪了他。唐德宗建中初年,卢杞钻营到了宰相的高位,他果然视已被封为鲁郡公、太子太师的颜真卿为眼中钉,总想找借口将他外放。颜真卿忍无可忍,便找到卢杞门上,对卢杞说:想当年,你父亲的首级传到平原郡时,满面是血,我尊敬他,不忍用衣去为他擦净,而是用舌为他舔干净的。今天,你就是这么容不下我吗?卢杞假装大惊,赶紧下拜,心里,却是更加嫉恨颜真卿,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安史之乱后,朝廷大权旁落,各地节度使不再听朝廷任命。曾任淮宁节度使兼平卢、淄青、兖郓、登莱、齐州节度使,受封南平郡王的李希烈不愿再居人下,欲问鼎中原,自封天下都元帅。唐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陷汝州。唐德宗慌了,向卢杞问计。这一问,正中卢杞下怀,卢杞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趁此机会将颜真卿推进他的死亡陷阱之中。这家伙对唐德宗说:李希烈年轻勇猛,自恃有功,他的部下怕他,没有人敢对他劝阻,因此他才做了些出格的事。要是有个资格老又受人尊敬的 ……此处隐藏5314个字……颜杲卿和他一起发兵讨伐叛军。颜杲卿是常山郡(现在河北省正定县一带)太守,他率军和叛军苦战了好几天,可是因为寡不敌众被叛军俘获了。安禄山叫手下人把颜杲卿和他的小儿子季明押到自己面前,问:

“你为什么要反叛我?”颜杲卿瞪着双眼,连声大骂道:“呸!我是唐朝的臣子,我为国家讨伐叛贼这叫什么反叛?”安禄山又气又恨,叫人用铁钩钩断了颜杲卿的舌头,可是颜杲卿还是骂不绝口。最后残暴的安禄山竟下令把颜杲卿父子活活地剐(古代一种用刀把人慢慢割死的酷刑)死了。颜杲卿父子遇害的消息传到了平原,颜真卿悲愤极了。他想到颜杲卿一家满门忠烈,全家三十多口人为国捐躯,就连少年英俊的小侄子季明也惨死在叛军的屠刀下,不由得泪流满面。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颜真卿决定为侄子季明写一篇祭文。他快步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了起来。他越写越快,越写越悲愤,国恨家仇全部凝聚在笔端,一篇文字苍凉悲壮、用行书写成的祭文一气呵成了。这篇手稿是颜真卿含着泪写成的。文中有好几处因为笔写干又顾不上蘸墨而形成的枯笔,使人感到他的心情是多么地悲愤啊!这篇《祭侄稿》不但文词好,书写妙,还饱含作者的爱国热情。只有像颜真卿这样又是英雄又是书法高手的人才写得出来。后来,这篇《祭侄稿》成为他最杰出的行书作品。历代书法家把它称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它同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样,受到了人们的珍爱。为国家死也甘心公元782年,唐朝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又发动了叛乱。这时候,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了,是个德高望重的老臣,在朝里做吏部尚书。一天宰相卢杞给皇帝唐德宗出主意说:

“陛下,如果派一位有声望的大臣去劝说李希烈,他一定会悔过的。这样,您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把叛乱平息了。”“派谁去合适呢?”唐德宗问。“我看让颜真卿去最好。他是我朝的老臣嘛!”卢杞说。唐德宗听了卢杞的话,就派颜真卿去淮西劝降。满朝的文武大臣听说这件事都吃了一惊,暗暗替颜真卿捏了一把汗。因为大家知道,李希烈是个反复无常、凶狠残暴的人。谁去劝降都是凶多吉少,他们也知道卢杞早就恨颜真卿说话太直,他出这个主意一定是不安好心。于是一些人就劝颜真卿,以年大体弱为理由推辞不去。颜真卿明知去了很危险,可他不害怕,对大家说:“我已经是七十五岁的人了,还有什么可怕的?要是能够说服李希烈投降,国家和百姓就可以免受更大的灾祸。哪怕是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去,我就是死也甘心!”说完,颜真卿连家也没有回,只带了一个家童,骑上快马就向淮西(☆www.)进发了。壮烈的死

颜真卿见到了李希烈,当他正准备宣读唐德宗劝降诏书的时候,突然从两旁拥出一千多名杀气腾腾的武士来。他们把颜真卿紧紧地围在中央,一边用匕首在颜真卿眼前比比划划,一边大声地叫骂着:“杀死他!杀死他!”“杀了他!割他的肉吃!”面对着这群凶狠的武士,颜真卿的两脚站得稳稳的,脸上的颜色一点儿也没有改变。李希烈见这手不灵,就假意喝退了武士,陪着笑脸对颜真卿说:

“颜大人,手下人无理,不要见怪。还得请您在皇上面前替我说几句好话呢!”颜真卿严肃地说:

“别的话少讲,你只要归顺朝廷,自然不会获罪。”可是李希烈根本听不进劝告。他把颜真卿扣押下来,想借颜真卿的威望来扩大自己的势力。一天,李希烈设宴把颜真卿“请了去”,一个叛军将领见他走进来,连忙站起身来说:“久仰颜大人的名望,现在李元帅正要商议建国大计,您来了,这真是上天把一个宰相赐给了李元帅呀!”听了这句话,颜真卿气得脸都变了色,他厉声斥责说:

“谁会当你们的宰相!你们知道颜杲卿吗?他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叛乱的时候,他起兵讨伐,不幸被安禄山抓住,临死前,舌头被铁钩钩断,还痛骂叛贼不止。我今年七十五岁了,只知道和哥哥一样去死,怎么能帮助你们这些叛贼呢!”李希烈见软办法不行,就想用死使颜真卿屈服。他让兵士在院里挖好了一个大坑,然后把颜真卿带到坑前,威胁说:“颜大人,你到底答应不答应?你再不答应就把你活埋掉!”“别耍花招了,给我一把剑,我马上就死在你的面前!”颜真卿毫不畏惧地说。李希烈见颜真卿不屈服,只好又把他关了起来。李希烈不死心,过了些天,又叫人架起一堆干柴,点起熊熊烈火,然后把颜真卿带到火堆前。一个叛将对他说:“再不归顺李元帅,就活活烧死你!”颜真卿轻蔑地看了看那个叛贼,一句话也不说,纵身向火堆扑去。叛将不敢真把颜真卿烧死,连忙上前把他拉了回来。李希烈不能使颜真卿屈服,又不肯放他回去,就下了毒手。公元785年的一天,他派人把颜真卿用绳子勒死了。颜真卿这位杰出的书法家和政治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英勇就义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也留下了高尚的人格。他的字刚劲雄浑,他的品德坚贞不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佩。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篇四

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字清臣,他的书法被后人称为“颜体”与柳公权的书法有“颜筋柳骨”之称,颜体是指颜真卿的楷书,颜真卿的书法主要师从张旭,传承王羲之,有兼收了唐初、南北朝的营养,融会贯通后,有颜真卿自己的风格。

颜真卿书法特点主要从形上面,雄厚挺拔一反初唐时期书法的纤瘦硬骨改为丰腴雄伟,宽体而气势恢宏,楷书的一笔一划就像人的筋骨遒劲有力、凛然大气,有盛唐之气,颜真卿的书法是时代、人格和字体的完美结合。

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个人风格尚未形成,但也有清丽俊秀的特点,如《多宝塔碑》,老年时期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较为成熟,个人风格已经形成,代表作为《颜勤礼碑》,在晚年颜真卿的书法已有自己独特的灵性,颜体境界已达最高,代表作为《麻姑山仙坛记》。

关于颜真卿的故事:率军大破安禄山 篇五

颜真卿,字清臣,祖籍山东临沂,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

二十六岁时他中了进士,又擢制科(朝廷为求散逸而有专长的人才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顺利踏上仕途。公元750年,颜真卿由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在御史台下属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职。在此期间,御史吉温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宰相宋璟之子),颜真卿于是上折:“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及其党羽便把他当成异己加以排斥,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把他调离出京,降为平原太守。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安禄山谋反初露苗头时,颜真卿暗中高筑城墙,并在墙边深挖战沟,招募壮丁,积储粮草,加以防范,表面上却作出每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不问世事的假象。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谋反,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守备很好外,其他城均失守。

在与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将原来的三千兵扩充到万人,并择取统帅、良将,与堂兄常山太守(今河北正定)颜杲卿相约共同抵抗安禄山,颜杲卿在安禄山后方讨伐叛军。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20万,横扫燕赵。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又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

公元756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后,为肃宗。颜真卿重新当上了河北招讨使。安禄山利用肃宗调走河北兵力之机,乘虚急攻河北,兵围平覃。十月,颜真卿被迫弃郡。他于公元757年见到了皇帝,被诏受宪部(刑部)尚书,后升职为御史大夫。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颜真卿经典的小故事【精品多篇】范文。

《颜真卿经典的小故事【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