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教案: 练习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练习课教案 篇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35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不进位加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确地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23+1564+35100-7076-26
56-996-5362+2650+30
1.完成练习四第2、3题。
(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
(2)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答。
2、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贵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带几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学生估计,如果有学生通过口算说出要带68元,要引导他进行估计。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学生讨论,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解决问题练习
1.补充:
(1)少先队员种了36棵杨树,种的梧桐树比杨树多20棵,种了多少棵梧桐树?
(2)少先队员种了56棵梧桐树。种的杨树比梧桐树少36棵,种了多少棵杨树?
①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②请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2.出示:
(1)动物园有孔雀16只,黄莺比孔雀多3只?
(2)学校书法小组有38人,美术组比书法组少6人,________?
①请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说说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解答。
五、全课
在解答这类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谁多谁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六、作业练习四第1题。
教学后记:
教案: 练习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用法。
2.通过练习。形象感受这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3.分角色读对话,进一步感受标点的用法,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4.了解乱扔废电池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句子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难点:分角色读对话,进一步感受标点的用法,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印有标点符号的小卡片。(学生课前在生活中手找类似于标点符号的事物,并画下来。)
☆ 设计思路
由于学生已经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耳闻目染地习得了这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仅凭书上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略显单薄与枯燥,为此在教学时可尝试对教材进行重组;从自然界的标点符号引入,让标点符号进行自我介绍、穿插你说我猜的小游戏以及给无声电影配音等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都力求突破学科本位,充分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挖掘教材内隐的发展因素,让这堂练习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合作精神等都得到有效的培养。
☆ 教学过程设计理念 一、搜集资料,展示交流
学生用绘画展示课前在生活中、自然中寻找到的类似于标点符号的事物,并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找到的标点符号。
二、诗画结合,整体感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景物,并配以小诗。
美丽的大自然有许多标点符号;
春雨淅淅地下,那是无数省略号;
草叶上的水珠,那是漂亮的句号;
游动的小蝌蚪,那是可爱的逗号;
2.学生思考交流:在这首小诗中你认识了哪些标点符号?
3.小结:大自然真是一本神奇的书,里头居然藏着这么多有趣的标点符号。今天的练习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标点符号的小世界,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学会怎样用好它们。
三、创设情境,学会运用
1.标点符号的自述。
过渡: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是小朋友常见也是常用的标点符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自述吧!
(1)多媒体出示动画,标点符号进行自述。自述内容包括运用和书写两个方面。
如:
我是逗号。别看我个子小,作用可大了,句子中间的停顿全*我。要是没有我把句子断开,人们一口气读下去怎么受得了?在格子中我住在左下格。
我是句号。有我就表示一句话说完。如果没有我,一篇文章就永远无法结束,而且文章的意思也不清楚。我也住在左下格。
(2)听了它们的自我介绍,你都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3)根据标点符号的自述,学生动手在格子中写一写四个标点符号,注意不乱占格。
2.送标点符号回家。
出示句子:
你知道天为什么会下雨吗______
草叶上的露珠_____像天上闪烁的星星____
我多么想长大呀_____
(1)给句子加标点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加,其他学生补充。
(2)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好这几个句子。
3.玩你说我猜小游戏。
(1)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学生选择标点符号说句子,其他学生猜猜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为什么。
(2)大堂交流。
4.读标点符号儿歌,加深对这四种标点符号的认识。
四、深化运用,培养语感
过渡:标点符号虽然是那么一些小小的不起眼的东西,但它的作用真是了不得。就像我们平时看的电影,也是因为用好了标点符号,才会有那么精彩的对话。今天让我们也来学做配音演员,给下面这段无声电影配配音。
1.放无声电影,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读书上父子俩的对话,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对话加上标点。
3.师生共同校对。(用举牌的方式。)
4.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
如:这节电池没电了,我把它扔了吧。“扔了吧”后面既可以是句号也可以是问号。用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用问号表示征求别人的意见。
再如:不能扔,乱扔电池危害可大啦!“不能扔”后面可以是逗号表示停顿,也可以是感叹号表示一种命令。在这里可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废电池的危害,树立学生环保的意识。
5.学生合作分角色练习对话。
6。指名一组学生给无声电影配音,师生评议后再进行配音练习。
7.小结:标点符号的小世界, ……此处隐藏1246个字……单,双手高低运球
要求:幅度由小到大,频率由 慢到快。
(5)自运球练习。
要求:能发挥创造力的进行练习。
活动范围:一片球场
2
教学
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
间
温
故
知
新
阶
段
接
传
球
交
叉
步
突
破
1. 出示黑板,请学生积极回忆学过内容并请一位同学进行讲解。
2. 提示持球突破要点:蹬跨有力,侧身探肩快,加速突然。
3. 提高要求:能否从左边突破?
4. 分组,巡视辅导,纠正动作。
5. 适时示范动作,解决共性问题,并进行解答。
1. 哨音集合学生
2. 启发诱导:持球突破后被防守队员补防,这时持球队员该如何处理。
1. 半圆队形,看黑板图示,如图。
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所学内容的路线,跑位及动作要领。
2. 学生认真听讲,加深印象。
3. 较好的同学提高要求:从左边也能进行突破并且上篮时能充分发挥个性进行投篮。
4. 分成六组由各小组长带领至练习地点进行练习。
练习组织:1号位2人无球,2号位接传球突破上篮球后与1号位传球者抢篮板球后交换进行。
5. 适时学生示范,激励其它同学上进并能在练习中互相探讨及询问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1. 学生成半圆形站立。
2. 学生看清黑板图示(1),积极思考探索,寻求答案并回答问题。
5
分
钟
练习课教案 篇六教学内容:
练习六第8——11题。
教学目标:
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面积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
正方体木块27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
二、基本练习: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做10个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你想怎样做这道题?(先计算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求出10个的表面积,最后要换算单位。)独立做。
师: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般需要计算六个面的总面积,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常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首先确定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其中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再决定计算方法。
三、解决实际问题:(先回答求哪几个面,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
2、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平均深1.5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一层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4.5千克,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先求五个面的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3、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三个面的面积)
四、指导练习:
1、练习六第10题。
如何把这个长方体木块分成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截前和截后的表面积,看有什么变化?
师:截完后,增加两个面,所以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大于原来的长方体。增加的每个面面积都与左(或右)侧面的面积相同,因此增加的表面积就是4x4x2=32(平方厘米)。
2、练习六第9题。
使学生明确:在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时,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3、练习六第11题。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大正方体8个角的小正方体,共有8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即大正方体6个面最中间的小正方体;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只有中间层的中间1个。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收获吗?
六、作业:
p37第8、9题。
教学反思:
重结果更重方法
表面涂漆小积木块数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但我觉得引导学生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这样,学生就能运用数学方法迅速而又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在教学中,我改变教材问题的呈现顺序。先找三面涂色的。块数,再到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块数,最后找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有几块。这样的改动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无法直观地从立体图中观察得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改动顺序后,有的学生无法凭借空间想像得出,他们另辟蹊径,从总数中减去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正方体数,也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通过此题教学,我旨在引导学生发现:
1、只有位于正方体八个角上的那些小正方体是三面涂色。也就是说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就等于正方体的顶点数,有8块。
2、两面涂色的那些小正方体,位于正方体的两个面的交界处,但又不在正方体的顶点处。因此,只需要首先确定正方体的某条棱上出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而正方体有12条棱,然后乘12就可以求得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
3、一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位于正方体每个面的中心部位,既不在正方体的顶点处,也不在棱上。因此,只需要首先确定正方体的某一个面上出现的一面涂色小正方体的块数,而正方体有6个面,于是可乘得出一面涂色的小积极木块数。
4、最后用总块数—三面涂色的块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不涂颜色小正方体的块数。
在此基础上,我将此题适当延伸。将数据由“27”变成“64”让学生再次尝试,果然速度及正确率都有较大提高。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案: 练习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