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蚂蚁教案(共8篇)

时间:2024-12-16 11:53:30
蚂蚁教案(共8篇)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8篇《蚂蚁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蚂蚁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蚂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第4课蚂蚁教案。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教案《第4课蚂蚁教案》。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篇2:《蚂蚁》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 ……此处隐藏3098个字……图自己讲述画面。

教师:图上有谁?小蚂蚁是怎样上天的?小蚂蚁在天上能看见什么?

3、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建议教师这样提问:

(1)小蚂蚁住在什么地方?小蚂蚁有什么想法?

(2)是谁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

(3)小蚂蚁在天上看见了什么?

(4)小蚂蚁飞上了天,心里感觉怎样?

4、教师连贯地讲述故事,使幼儿对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完整地认识,然后带领全班幼儿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等待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

5、帮助幼儿理解讲述内容,丰富幼儿相应的词汇。提问:“小蚂蚁飞上天,它心里很高兴,除了用‘高兴’这一词外,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说呢?”启发幼儿说出:快乐、幸福、兴奋等词语。

6、采用提问方式,指导幼儿仿编故事情节。

教师:小蚂蚁想上天去旅行,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它呢?

启发幼儿想出各种能帮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例如:飞机、蝴蝶、蜻蜓、气球、树叶……)教师提醒幼儿运用原有的讲述思路,连贯地讲述自己是如何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

活动反思:

在这一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开放式的提问,既关注了故事的本身,又为幼儿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语言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知识 ,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孩子们想到了许多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也说得很好。由此我开始让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故事当中谁帮助蚂蚁实现了愿望。由此孩子们知道了原来蒲公英叶能在空中随风飘舞,是蒲公英帮助蚂蚁实现了愿望。故事讲述后,我让孩子们学习仿编故事,孩子们的思路也一下子打开,把刚开始给蚂蚁项的办法用到了自己的故事里面。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于故事的后半部分,蚂蚁在空中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的故事后半部分就大同小异了。

活动后我想导致这一原因可能与幼儿缺乏从高处往下看的经验有关。其实,当时我可以根据季节,适当的给孩子们提示:春天来了,小草、小花怎样了?太阳公公怎样?风儿怎样?相信孩子们的思路会打开得更广一些。

篇7:大班教案《蚂蚁》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蚂蚁上天旅行的故事情节。

2、尝试自己仿编故事,讲述帮助蚂蚁上天的经过。

3、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蚂蚁飞上天》。

2、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在花丛中,住着一只小蚂蚁,它非常想到天上去旅行,可是它不会飞,怎么办呢?

鼓励幼儿自主地想象各种办法,帮助小蚂蚁飞上天。

2.引导幼儿看图讲述画面,初步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画面,鼓励幼儿说一说。

教师:是谁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小蚂蚁在天上看到了什么?

3.教师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引导幼儿看图讲述。

教师:小蚂蚁住在什么地方?它想做什么?谁帮助它飞上了天?

教师:小蚂蚁在天上看见了什么?它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蚂蚁终于飞上了天,它很高兴,除了用“高兴”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小蚂蚁的心情呢?

启发幼儿用‘兴奋、幸福、快乐、愉快、喜洋洋、美滋滋’等词语,表达小蚂蚁的心情。

师:老师来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请小朋友听听小蚂蚁是怎么飞上天的?

教师连贯完整地讲述。

师:再带领幼儿讲述画面内容: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4.启发幼儿创编故事。

教师:如果小蚂蚁想上天旅行,请你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教师提醒并鼓励幼儿运用前面的讲述经验,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

教师帮助幼儿理清讲述的思路:小蚂蚁住在什么地方?水帮助了小蚂蚁飞上天的?蚂蚁在天上看到了什么?它感觉怎样?

教师可请两至三位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5、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再进行仿编。并尝试绘画:蚂蚁飞上天。

篇8:大班教案《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来讲述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画面,学习用“有的,有的”来讲述,学习词语: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

2、在理解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认识到: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蚂蚁和蝈蝈的单独图片,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内容。

1、出示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谁来了?

2、你了解它们吗?

请幼儿自由讲述。

3、今天蚂蚁和蝈蝈碰面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观察图片一,通过比较来讲述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行为。

教师采用前后出示的顺序引导幼儿有比较的讲述,

1、先出示蚂蚁一部分,提问

师:你从图片上知道了什么?在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小蚂蚁们在干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做的?(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季节、地点、蚂蚁的具体动作来引导幼儿细致的讲述)

引导孩子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讲述,丰富词语:满头大汗。

请个别幼儿完整的讲述。

2、它们为什么要在这炎炎夏日里搬粮食呢?你觉得它们怎样?像对它们说些什么?

3、出示蝈蝈的一部分,提问

师:当小蚂蚁在辛苦搬运粮食的时候,蝈蝈们又在干什么呢?

引导幼儿从蝈蝈的脸部表情和动作来比较讲述,并鼓励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讲述,丰富词语:自由自在。

4、请幼儿跟着教师或个别比较完整的讲述图片一的内容。

5、通过蚂蚁劳动满头大汗和蝈蝈自由自在画面的比较,启发孩子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并分角色来演一演。

蝈蝈看到蚂蚁会说些什么?蚂蚁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三、出示图片二,观察比较讲述。

1、猜测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干什么?

师:转眼秋天也过了,冬天来到了。这的蚂蚁在干什么?蝈蝈呢?

2、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二请幼儿比较观察讲述。

蚂蚁在干什么?蝈蝈呢? 它们的心情怎样?各自心里又会怎样想呢?

3、引导孩子完整讲述图片二的内容。

四、鼓励孩子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夏天、和冬天的蚂蚁,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再比比夏天、冬天的蝈蝈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五、延伸活动;

1、如果这时候你碰上了又冷又饿的蝈蝈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想法一:不理睬,让它去;

想法二:主动帮助蝈蝈,给它们一些食物。

不管孩子什么想法,教师多给予肯定。

《蚂蚁教案(共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