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8篇《张衡传教学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张衡传教学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张衡传》教学教案《张衡传》教学教案
(二)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碑题词)
(摘自沈祺文)
(三)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分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浑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来的。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摘自《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四)译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没有骄矜的情绪。(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直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分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作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驾认为他的才华出众,屡次召聘(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方面的巧思,尤其用心于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令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调动官职后,担任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天文、气象、历法诸科学问,精妙而透辟地研究出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成浑天仪,著有《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明了。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调动官职,又任太史令之职。张衡不羡慕当代(的达官显贵),所以,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从他离开太史令这一官职,五年之后又恢复原职。
(汉顺帝)阳嘉元年,(他)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种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成的,直径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间隆起,形状像酒尊,(外面)用篆书文字以及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起来。里面有一根总的铜柱,铜柱的旁边延伸出八条槽道,并装置枢纽,用来发动机件,(仪器的)外面雕有八条铜龙,每个龙头上都衔着一个铜球,龙头下面又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正可接住铜球。(那些)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都隐藏在“酒尊”中,覆盖严密,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了地震,“酒尊”就震动着铜龙,机件拨动,(龙头)吐出铜球,蛤蟆衔住它。振动的声音清脆响亮,看守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虽然一条铜龙拨动机件,而另外七个龙头不动,循着龙头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地震的)实际情况来验证它,完全附合,灵验如神。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曾有一次,一个龙头机件拨动了,而(人们)没有感觉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不灵验。过了几天,驿使来到,果然在陇西一带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都叹服它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才命令史官记载地震发生的方位。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门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一上任就树立(自己的)威信与尊严,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国政治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朝廷却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62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篇2:《张衡传》的教学教案《张衡传》的教学教案
课型: 新授
授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 《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诗集传》
(传记) (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此处隐藏15689个字……p>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相关情况导入。
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多年,是测量地震的仪器。张衡开创地震学之先河。1956年10月,郭沫若:“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
(可先让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
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
注意注音、断句等。
2、学生集体朗读。
3、提示读音。
属文 (zhu) 璇机(xuan) 算罔论(wang) 蟾蜍(chanchu)
4、疏通字句。
要求:依据下文注解,学生同伴互译,教师给予提示。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谦虚谨慎)
“从容淡静”“举孝谦不行” (淡泊名利)
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
2、除此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有《归田赋》《四愁诗》等。地动仪比西方要早1700多年。《数星星的孩子》一文可见其对天文的兴趣。
3、全文共六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文学成就(第一段)
科技成就(第二、三、四段)
治国才能(第五、六段)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4、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3)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
五、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1、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学才华?(重点看第一段)
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2、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
1)集体朗读。
2)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的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材料、尺寸、形状、装饰,机件、内部构造,功能和作用,精确程度和效果,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交代仪器的正式使用。
3)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
不计名利,为民造福。
3、引导学生学习5、6段。
1)学生自读,疏通字句。
2)这两段写了哪儿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一件是交代《思玄赋》的来历,突出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一件为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的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六、知识提升——归纳字词
1)通假字
员径八尺 通“圆”
形似酒尊 通“樽”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 “方向” 现指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衡下车 “初到任” 现为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用法)
4)文言句式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
果地震陇西 (状语后置)
讽议(于)左右 (状语后置、省略句)
视事三年 (省略主语)
七、课堂小结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作者是如何将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展示给读者的。
二、总结要领,引导思维:
1、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一生中经历了几位皇帝?
四位皇帝:东汉章帝 和帝 安帝 顺帝。
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本文也是以时间为经线来写的,时间虽长,但叙事清晰。
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
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
3、小结人物传记的写法:
1)以时间为顺序组材,概括人物的一生。
2)突出人物重要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4、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突出特点,请同学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味,然后与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重点看第四段,主要由学生完成)
5、学习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如:
1)品德和人格是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
2)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
3)学习要注重社会实践。
4)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三、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大家对人物传记写作技巧的认识,并且帮助大家将课内的文言知识有效迁移,我们一起完成一道文言阅读题。
《曹植失宠》(参见发的资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结合课文的特点,总结了人物传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以便今后在传记的写作中借鉴。
五、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部分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张衡传
1、善属文
2、善机巧
3、善政事
第二课时
写作特点:
1、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
2、剪裁得当。
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
教学后记:
1)本文的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促进、辅助、参与的作用,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师生配合十分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这方面值得继续尝试、探讨。
2)仍要更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复习、巩固、提高。
3)要督促学生多朗读,及时完成相关的配套练习。
下一页更多精彩“《张衡传》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