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多篇

时间:2025-05-18 08:53:08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多篇

前言: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大全 篇一

第一部分 基本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 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 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题目,细读答题。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 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 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 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

准确,简洁,全面。

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

1、写作顺序: 时间、地点(参观或游览顺序)、事情发展总分顺序(包括总分总、

分总)、事物的几个方面。

2、表达方法有三种:记叙、描写、说明

3、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

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

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

8、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 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

9、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坚贞不屈、机 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勇为……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一、概括全文内容

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

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二、概括中心思想

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三、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

2、过渡句,承上启下

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

四、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的好处:语气亲切自然。(代表性的文章是《再见了亲人》 的1、2、3段,《山中访友》的3、5自然段)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五、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1、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3、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

4、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5、描绘法: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六、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七、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八、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 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九、从原文中找句子,问为什么?怎么那么说?

答:前三句,后三句。

十、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十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 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 语言就可以了。

初中语文阅读解题技巧 篇二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变式:请梳理文章的线索】

策略1:采用标题填充法,在标题上扩充“谁干了什么”,或是“什么怎么样”。

策略2:采用六要素法,讲清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变式策略:先从文章中找到所给的线索对应的部分,然后再看剩下部分对应段落,最后用所给线索同样的表达形式概括。

2、赏析句子。

策略:角度+内容+情感

角度:修辞手法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描写方法的角度【人物的描写方法,环境描写】,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内容:即是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词语的含义。

含义:从词语本意及语境意两个方面去思考。

4、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说句子的含义。

作用: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去思考。

5、段落的作用。

策略:内容上+结构上作用。结构上作用要看所问段落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如果在开头那么总领全文,在中间就是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就是总结全文。

6、跟文章中心主旨有关的题目。

去文章中找主旨句,结合主旨句来回答。

7、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一 ……此处隐藏4844个字……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

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

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

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

答:不能删去,“__”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

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

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

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3、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5、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记叙文阅读

文体知识: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

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

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2)反语,表讽刺否定(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延长(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多篇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